隨著市場理財產品的多樣和國人理財意識的逐步提高,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成為一件頭疼的事,尤其是很多投資者在問:一旦買了保本型理財產品就真的保本沒有風險了嗎?當有人向建議有一款保本型理財產品的時候,你會心動嗎?如果手上有多余的資金,你是想把它們存到銀行吃那一點利息還是,還是挑一種或多種理財產品進行投資呢?信托、貴金屬、股票基金、國債、保險、銀行理財,你會選擇哪一個?有的投資人選擇銀行理財,有的投資者選擇股票基金,有的投資者效仿中國大媽買貴金屬,有的投資者選擇各種保險,有的投資者則干脆把錢放進了“寶寶軍團”。那么,保本型理財產品的優(yōu)勢在哪里呢?
如果理財產品是保本或者保證收益型的,那么在產品到期時,至少投資者投入的本金不會發(fā)生損失。不過,有的理財產品保本是有條件的,并設置了到期保本條款,即持有至產品到期才保本,那么投資者如若中途贖回,則該產品照樣不保本,比如投資者選擇了一份起售5萬元預期收益5%的銀行理財產品,如果中途贖回就不保本了。為什么寫著保本二字的理財產品也有虧損的風險呢?
其一,保本有期限。理財師說,不少投資者都認為保本型理財產品在整個投資期內都可以100%保障本金,即使提前贖回也不會有本金損失;而實際情況是,保本型理財產品對本金的保證有“保本期限”,即在一定投資期限內(一般為3年或5年),對投資者所投資的本金提供100%保證。因此,投資者在保本到期日,一般可以收回本金;如果提前贖回,且在市場走勢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,存在本金損失的可能。
其二,不保盈利。“保本型理財產品的保本只是對本金而言,并不保證產品一定能夠盈利,也不保證最低收益。”理財師說,投資者購買的保本型理財產品存在著保本到期日僅能收回本金,或未到保本到期日贖回而發(fā)生虧損的可能。此外,保本型理財產品對本金的承諾保本比例可以有高有低,即保本比例可以低于本金,如保證本金的90%,也可以等于本金或高于本金。
其三,不少銀行愿意用這樣的字眼作為產品系列名稱,比如“穩(wěn)健型”、“同享”、“鑫意”、“萬利寶”、“安心”等。這些名稱看起來保本的產品,偏偏就是在今年到期的全部產品中,不保本產品的系列名稱。如果僅從名稱判斷,投資者誤認為其保證本金的可能性很大。還有一種情況較為常見,產品名稱中標明“部分保本”,而投資者只抓住“保本”的字眼,就認定本金是安全的,認為是一款低風險產品。實際上,這種“部分保本”的標注名稱,常用于結構性理財產品,因為風險較大,只能對本金給予部分保本的承諾,卻引發(fā)不少投資者的誤會,有些銀行為了業(yè)績也沒有向投資人很好地強調風險存在,只一味地強調收益,容易導致投資虧損。
其四,預期收益率不得與實際收益率。保本型理財產品雖然保本,但是投資的目的不是保本,而是獲取收益,因此,還是要密切關注其投資方向的。保本型理財產品大部分是浮動收益型,這部分產品往往是一些信托產品,投資方向多為股權投資、房地產等方向,而這類產品往往暗藏風險。有些理財產品雖然投資方向較穩(wěn)預期收益率高,但投資期限長,在剔除了時間因素后實際的投資收益率比預期受利率低了不少。
保本理財預期收益并不等同最終受益,“有一些客戶上銀行指定說要購買保本型理財產品。”交通銀行理財經理徐雪林介紹,目前,明確標明保本收益的理財產品占到所售產品總數(shù)的三分之一。即使沒有標明保本型理財產品,絕大多數(shù)銀行理財產品都做到了保本保息。但是銀行給出的收益率也是預期收益率,因為收益率可能會收到政策、經濟環(huán)境、股票市場的多重影響,投資者簽訂合約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條款的內容,另一方面,在簽訂合約之時,銀行理財經理也一再地向投資人解釋投資理財產品有一定的風險。
作為投資者,在挑選保本型理財產品時,不應只盯著收益率和是否保本,還要充分考慮到相應投資保本型理財產品的投資方向,看信托公司品牌和團隊,比如選擇有信譽有實力的信托投資公司,要考慮相關理財產品投資結構所蘊含的風險以及投資的時間期限,要考慮到“投資有風險,投資要謹慎”。另外,在選擇浮動收益型保本型理財產品的時候,要注意分辨這個收益是否包含了相關費用。一款浮動收益的保本產品,在最終收益扣除產品管理費等相關費用之后,也有可能變得不保本,因此投資者要對費用條款需要格外注意。
易方達基金管理公司一家什么樣的基金公司
正品保險
國家金融監(jiān)督快捷投保
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
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
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
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